做好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走好首都绿色发展之路——写在第33个全国土地日之际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维
(资料图)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是贯穿“十四五”期间全国土地日宣传的鲜明主题,体现了人地和谐的发展方略和有效路径,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过去五年,随着《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的深入实施,北京这座伟大城市深刻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市十三次党代会谋篇布局,首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航程。当前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我们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这一总要求,强化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在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
坚持底线思维
多措并举做好首都耕地保护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首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2021年以来,北京市在严格保护三调140万亩现状耕地的基础上,坚持总规目标引领,在规划非建设用地空间内主动开展大面积复耕,确保所有复耕地块做到依据规划来实施,与各类规划建设用地不冲突,与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不交叉、不重叠,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多规合一”,开创了“通过推进耕地保护来主动落实城市总规”的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耕地规模已达179万亩,实现了历史性回升,超过了总规确定的166万亩耕地保护目标。
落实耕地保护空间,不仅承担着防止城市无序扩张、营造舒朗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等重要功能,还是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维护首都规划严肃性权威性的重要政治任务。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首善标准,不退不让坚守耕地红线,强化规划统筹思维,高质量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以保耕地数量、提耕地质量、管耕地用途、挖耕地潜力为目标,编制市区两级耕地保护空间专项规划。同时,要以耕地为基础,面向所有非建设空间进行规划统筹,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二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推进耕地保护智能监测与数据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田长制”责任体系,落实耕地目标管理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三是强化执法督察。稳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强化系统观念
以集约节约用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深刻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坚持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总规实施以来,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约120平方公里,平原区开发强度不断降低,“摊大饼式”粗放蔓延得到有效遏制。年度建设用地供应统筹控增量、优存量、促减量,持续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量用地供应占比由“十二五”时期的51%提升至“十三五”时期的55%,近两年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印发城市更新行动指导意见,发布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出台城市更新条例,落地案例不断涌现,城市更新的“北京实践”加速形成。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成效明显,2018年实行“增存挂钩”机制以来,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4338公顷,处置率及全国排名逐年上升,连续5年超额完成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进入新阶段,我们要牢牢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立足首都自然资源禀赋,统筹处理好增量、存量、减量三关系,以高质量实施总体规划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一是以规划引领减量。聚焦中心城区、绿隔地区等减量重点区域,推动减量计划与供地计划、与增减挂钩机制、与规划空间目标、与优化战略留白用地等统筹考虑,真正同规划目标咬合,高质量推进减量发展。今年将加快编制报审二绿地区减量提质规划,推动拆建联动,积极探索减量背景下的规划实施新路径、新模式。二是大力推动存量更新。以实施城市更新条例为动力,加强规划和土地政策集成,加快制定用地功能混合、土地价款补缴等配套政策,出台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等实施细则,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引导各圈层联动发展。推动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加快疏解,城市副中心重大项目深入推进,逐步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支持生态涵养区加快转型发展。坚持城市跟着轨道走,“一区一册”“一站一策”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聚焦轨道微中心抓好规划统筹和资源统筹,推动站城融合发展。
突出创新驱动
不断提升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水平
党中央把扩大内需摆在当前经济工作的首位,这是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掌握发展主动的长久之策。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学配置自然资源要素供给为驱动力,有效支撑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每年率先发布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与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联动实施。出台高精尖产业用地政策,保障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用地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力推进“优储精供”,“一地一策”精准运用政策工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建设,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新形势下,我们要着眼全局、推动开局,不断提升抓经济工作的本领,在严守底线的前提下,高标准做好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一是着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充分发挥市区两级联动机制作用,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跟踪、监测、服务,支撑有效投资落地。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提前谋划供地规模、批次和时序安排,始终把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完善用地预申请机制,用好“多规合一”会商机制,做好供后审批服务,最大限度提振市场信心。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动6.0版改革举措落地,抓好示范区建设,以重点区域率先改革带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动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四是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出台点状配套设施用地政策,加强设施农业合理用地需求保障,助力集体产业增值和农民致富。稳步开展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抓住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支撑和保障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转自:中国自然资源报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字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